English

中国人生活中的蛇

1998-08-23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蛇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各种重要作用,这些作用既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

崇蛇习俗

福建古称“闽”,《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太平御览》卷一七○:“闽州越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种。”

从“闽”字的字形来看,是一条虫(蛇)位于门内。古时闽人的图腾是蛇,至今在福建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仍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崇蛇习俗。

樟湖镇驻地樟湖坂,原名漳湖坂。今樟湖镇辖六街八村,樟湖集镇包括坂头、上坂、林径、中和、中坂、下坂六街,人口近一万三千,多数人参与崇蛇的民俗活动。据说,樟湖坂没有人以捕蛇卖蛇为生计,餐馆里也不杀蛇。

樟湖坂于明代建有蛇王庙,供奉蛇神——连公爷。庙为悬山式双层重檐建筑,四周檐下和前檐斗拱有蛇头造型,中堂上悬有清代甲戌年(1694年)重修庙宇时所立“仙都龙窟”牌匾。

关于闽人崇蛇的文化内涵,有杨慕震等专家从百越遗风、生殖崇拜两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南平市樟湖镇对蛇的崇拜以及祭蛇神的一系列活动比较丰富,历史文化的积淀比较厚重,其文化内涵也比较深邃,是闽越人崇拜蛇的活生生的记载”。“将装有活蛇的蓄蛇瓮置于蛇王庙中供人朝拜和点燃腊烛的竹蛇灯盛游全村的行动”,就是祈望人丁兴旺的象征性的作法。游行队伍中那些自称“罪人”的戴枷人“可能是无后,或者人丁不够兴旺,或者家人受到病魔或其它不祥的灾难的威胁,不能平安地蕃衍后代,或者子女该嫁娶而未果者”,致使本族不兴旺。“变形的生殖崇拜的潜势力以及演化成的某些旧风俗仍然存在,樟湖镇的一系列崇蛇活动就是一例”。

也有采访者认为,从民俗学角度看,樟湖坂保存的闽人蛇崇拜仪式较为完整,是很难得的,从生态环境角度看,樟湖坂人爱蛇护蛇,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环境。

北方地区的崇蛇之风

北方的崇蛇之风不及南方之盛,原因可能是北方人与蛇接触的机会远少于南方人,蛇在人们的生活中位置不那么重要。不过,如同南方一样,北方不少地区也将蛇看作财神或财富的象征。

山西忻州、五台等地,以枣馍馍祭神,枣糕上要用面塑一圈小蛇,当地民众把蛇视为财神,枣糕上塑小蛇有“招财进宝”之意。山东有些地方,春节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供桌上要摆上面塑的“圣虫”,有的“圣虫”礼馍重达十多斤,“圣虫”虎头圆形,身体成盘蛇状。有的地方还将“圣虫”做成刺猬和蛇的形状,口含铜钱或红枣,大的供在财神、灶神的祭案上,小的放在米缸、面缸、粮囤、钱柜和衣橱里,以祈求财物增多,取之不尽。

有的地方农村地区在农历二月二要贴龙、蛇剪纸。也有的地方用灰撒成龙蛇状,清代咸丰年间的《武定府志》中说:二月二这天,“民俗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在为死者选择墓地时,有些北方人相信“葬地蛇盘兔”之说。明叶盛《水东日记》载:“居庸以北,俗择葬地以验蛇盘兔为上,昌平侯杨洪赤城葬母处亦然。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而。昧者至争地盗葬,讠干讼连年,惑哉!”选择这样的葬地,除了取其地气温暖之外,以蛇象征财富,盼望富裕的心理,恐怕是一个主要原因。

药用和食用蛇

蛇是人类重要的动物资源,其药用价值甚高,又是制作美味佳肴的原料。

蛇肉味道鲜美,很早就成为人们的食品了。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

《海内经》说:“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说文解字》:“蚺,大蛇,可食。”

食蛇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食蛇之风以岭南为盛。但《齐谐记》中的江北人华本让麻治吃蛇脍———生蛇片或生蛇丝,说明当时北方人也认为蛇肉可食。唐代太原水清池的猎夫吃了那红白蛇,且以为“其肉甚美”,宋代朔州人党进烹吃大蛇。说明北方人食蛇的历史也很久远了。

如今,广东、广西人的蛇餐,已经得到南北各地不少人的喜爱。

蛇与发型发饰

模仿蛇弯曲盘绕的形态,人们设计出种种别致的发型。

相传古代有一种名为“灵蛇髻”的发型,就是三国时期曹丕的妻子甄后仿照蛇的盘绕姿态做成的。这种发型巧夺天工,每日不同。

当今的发型中有“蛇妆”,卷曲的长发呈一条条将被拉直的弹簧状。这种发式或许也是从蛇的形态、动作得到启发而创造的。

与蛇有关的发饰古已有之,我们曾提到过越王勾践的发,就是两头蛇的形状。

清代施鸿保在《闽杂记》中说,福州郊外的农妇“多带银簪,长五寸许,作蛇昂首之状,插于髻中间,俗称蛇簪”,或云许步重《说文》云:闽,大蛇也,其人多蛇种。簪作蛇形,乃不忘其始之义耳。

无论是状如盘蛇的“灵蛇髻”、“作蛇昂首之状”的蛇簪,乃至今天的“蛇妆”,均以蛇为名,像蛇形状,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与蛇有关的地名

自古以来,就有以蛇命名之地。

《山海经·海内经》载:“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

这里的蛇山、蛇水在一处。现在也有山名为“蛇山”,武汉市长江岸边即有一处。

传说中又有蛇丘。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东海有蛇丘之地,险多渐洳,众蛇居之,无人民。蛇或人头而蛇身。”

还有“断蛇丘”,《水经注·氵员水》“氵差水又东南径随县故城西……水侧有断蛇丘。随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

云南、贵州的彝族地区有十二兽(十二生肖)集市名。《黔西州志》载,清乾隆年间,黔西州曾有“蛇场”。

贵州彝区在明初“龙场九驿”中,有蛇集场。

云南彝区十二属相集市中又有“蛇街”,如巍山县有蛇街二、下关县有蛇街一、宣威县有蛇街一、建水县有蛇街一。据实地调查,南华县也有蛇街。

春秋时期,吴国有蛇门。《吴越春秋》说越在巳位,巳为蛇,所以南大门有木蛇,这门就是蛇门。如今,闽北邵武市的南大门大埠岗乡也有一个蛇门村。

至于今天深圳特区南部的蛇口,更是尽人皆知。

著名的蛇岛位于大连渤海口,岛上蝮蛇极多,岛因此而得名。

蛇与天相、相术

中国古代天文中的十二辰、二十八宿中,都有与蛇相关的内容。十二辰中的已与蛇相对应,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其中北方玄武是龟与蛇相结合的神,包括的星宿有斗、牛、女,虚、危、室、壁。另外,二十八宿中的翼也是蛇。

在古代迷信说法中,星宿中的“蛇”能够影响到人间,带来灾异,而人的相貌某一部分像蛇,则决定着人的命运、性格。

相术中有法令纹、蛇锁唇等术语,指鼻两旁至口旁纹。认为这类相貌主凶,周亚夫、邓通、梁武帝都有蛇纹,结果周亚夫“不食五日,呕血而死。”邓通、梁武帝也饿死。

相术将人的眼形以动物名区分,其中有蛇眼。又说“火耳轮尖毒似蛇”。“火耳轮尖”并非蛇相,但看相者用蛇来形容这种耳形的人的狠毒。

历史上发生的蛇斗的现象,古代常被称为“蛇孽”,是蛇的反常现象,此外,群蛇聚集活动,从国外进入国中等反常现象也彼归入“蛇孽”。这类现象与传说中龙的某些活动合称“龙蛇孽”。

《左传》文公十六年夏,有蛇自泉宫出,人于国,如先君之数。西汉刘向认为此事与蛇斗都近于“蛇孽”。《汉书·五行志》又说,“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事自赵人江充起。”

东汉时的两次蛇孽,出现于王室微弱的桓、灵二帝在位时,更容易被后人解释为“皇极不建”、政权衰微的征兆。

南朝陈后主曾做过一个恶梦,《南史·陈本纪》载:“后主又梦黄衣人围城,乃尽去绕城橘树。又见大蛇中分,首尾各走”。蛇分为两段,首尾各走是梦中的事。陈是短命的政权,后主是亡国之君,这个大蛇中分,两段都会跑的怪事也被当成亡国的征兆。

人们为什么会把蛇与灾难、祸乱联系起来呢?

晋干宝《搜神记》说:“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雒阳市令淳于翼曰:‘蛇有鳞,甲兵之象也。见于省中,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诛也’。及弃官遁去。”

因为蛇有鳞,所以象征甲兵,预示刀兵之祸———这是对蛇孽的一种解释。但是,有鳞的动物不只是蛇,鱼有鳞,穿山甲有鳞,为什么都不是“甲兵之象”呢?龟、鳖虽无鳞,却有甲,为什么也不预兆刀兵之祸呢?可以想到的原因还有:蛇与灾难都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愿看到的;蛇的活动可以作为预测天气的依据,人们由此联想到以此预测政局、人事;蛇的异常活动常与自然灾害有联系;蛇与龙相似,而传说中的龙是神物,活动常与国家大事有关。

今天,在民间还留有某些关于蛇的禁忌迷信,如有的地方认为蛇的交配、出血都不能看,如避之不及就会遭灾。还有的地方认为见蛇就有灾。这类迷信中,有的就是古代“蛇孽”迷信的残余。

蛇与中国人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些与蛇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日。这一天山东农村的群众剪龙、蛇贴在门、窗、猪圈、鸡窝上。蛇称小龙,又是龙的主要原型和基干。而“二月二”地气转暖,蛇从冬眠状态中复苏。所以这一天,原本可能是蛇的节日,后来蛇让位给龙,这一天也就成了“龙抬头”日。

清明节这天,山西绎州的民众要做蛇盘馍“蛇蛙等上坟祭祖。馍上捏一条盘绕的单头蛇或双头蛇。祭墓之后,孩子们绕着祖坟走一圈,面对太阳,把馍上的蛇头咬掉.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灭毒头,免灾祸”。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民间流行贴宝葫芦镇五毒的剪纸。五毒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五种“毒虫”。有些地方的儿童还要系上绣着“五毒”的兜肚,拿着绣有“五毒”的布老虎。这些习俗都有去五毒、防灾祛病的含意。

此外,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七乞巧节在福建樟湖坂是游蛇灯、赛蛇神的日子。四月十二在苏州传为蛇王生日,这些日子可以说是地方性的“蛇节”了。

至于春节张贴的十二生肖年画、十二生肖剪纸中、自然也少不了蛇。

在这众多的节日里,蛇或是神灵、或象征吉祥,或为毒虫灾害的代表。无论如何,它的反复出现,说明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平时是如此,过节也如此。

蛇与恋爱、婚姻

蛇的生殖能力很强,很早就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而且,雌雄蛇交配时紧紧缠绕在一起、更显亲呢。雌雄蛇交配的时间很长,一般需要几个小时。雌蛇交配之后又不一定马上受精,雄蛇的精子可以在雌蛇的输卵管里保存几年,雌蛇在此后三四年内即使单独生活,还是可以逐渐受精,产下受精卵。

从遥远的古代起,人们对蛇的生殖能力、蛇的缠绵,蛇的亲密、雌雄蛇关系的久远都会生出由衷的羡慕。由此又产生出各种神话传说,为蛇张目,将蛇与美好联系在一起。

苗族有一种供新婚夫妇使用的腊染床单,图案中央是一面铜鼓,周围有四组对鸟,在各组对鸟之间各有一对蛇抱着一个葫芦。对鸟和对蛇之间又各有一只飞翔的蝴蝶。苗族巫觋解释说,蝴蝶是图腾,对鸟和对蛇象征婚配和多产。葫芦也象征多产,并有孕育的性质。人们认为新婚夫妇使用这种床单得到旺盛的生命力,像葫芦、鸟和蛇一样生殖后代,使人口兴旺。摘自《腾蛇乘雾》

王迅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18.0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